)嵌进核心,说要让机械‘不知疲倦,只知杀敌’。”
赵莽忽然想起那幅技术传播路线图,马尼拉到墨西哥的线段旁,新增了个爆炸符号——显然是血滴子预感到了危险。“必须阻止他们,”他将血滴子改造的钻井机核心拆下来,“这齿轮里有墨家的平衡密码,或许能让失控的机械冷静下来。”
三日后,传教士带着赵莽绘制的“衡木修复图”踏上归程。临行前,他将《远西奇器图说》的最后一页交给赵莽,那上面是他师父与墨修先祖的合影,两位不同装束的老者正围着台融合了衡木与螺旋的机械,笑容里没有丝毫隔阂。
“我师父说,”传教士的声音带着哽咽,“技术就像条河,西洋的水与东方的水汇在一起,才是大海。总督想把河水堵成瀑布,最后只会淹了自己。”他指着远处的钻井机,晨光里,那台融合了中西智慧的机器正源源不断地吐出煤炭,“你看,这才是该有的样子。”
赵莽望着他的船消失在海平线,忽然将那页合影贴在钻井机上。莽古尔泰递来新采的煤块,说要按西洋的法子提炼焦炭,再按墨家的法子铸新的衡木,等下次传教士回来,给马尼拉送台真正的“和平机械”。??咸|鱼§看1{书%&网? ¥%无?=#错-`内±&容°
雪开始化时,赵莽收到济南府的来信。墨修在信里说,他从《远西奇器图说》的附录里,发现了机巧穷奇的原始动力公式,与墨家的“引力常数”完全互补,就像两把能打开同一扇门的钥匙。“等你回来,”信末写道,“我们造台能跑遍全球的机械兽,让它带着钻井机和玉米种,把马尼拉湾的爆炸声,变成新井出水的哗哗声。”
赵莽将信折成纸船,放进融化的雪水里。纸船顺着溪流漂向远方,仿佛正沿着那条被血滴子绘制的路线,驶向马尼拉,驶向墨西哥,驶向所有需要平衡与智慧的地方。他知道,融合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就没有什么力量能让它停下——哪怕是错误的自毁程序,最终也会在“力与度”的真理面前,露出它的浅薄与鲁莽。
辽东的煤火在春风里越烧越旺,映红了钻井机上那行新刻的字:“非攻者,非无力,是知力之所止。”这或许就是赵莽与传教士共同的心愿——让所有齿轮都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能毁掉多少东西,是能守护多少东西,就像那台从凶器变来的钻井机,最终要在土地深处,开出温暖人间的花朵。
残页里的天地规
赵莽展开那页《天工开物》残页时,济南府的春雨正顺着窗棂往下淌,在“乃粒”篇的玉米图案上晕开淡淡的水痕。纸页边缘的焦痕显示它曾经历过火劫,却偏偏在最关键的位置留下了宋应星的墨迹:“机巧之极,必归天地,若用于杀,则天毁之;若用于生,则地载之。”
墨修的烟杆在案几上磕出轻响:“这才是自毁装置的根。”他指着残页背面的朱砂图,那是幅简化的机巧穷奇,胸腔位置用阴阳鱼图案替代了机枢,阴鱼眼嵌着枚玉玺残角,阳鱼眼画着株玉米,“天毁之,是不让凶器违逆天道;地载之,是让工具顺应地脉——墨家的自毁,从来不是技术缺陷,是在守天地的规矩。”
赵莽忽然想起辽东钻井机的齿轮纹路,那些螺旋与衡木的咬合处,竟与阴阳鱼的曲线隐隐相合。他翻出那枚从血滴子改造的钻井核心,铜制齿牙上的“止战纹”在灯光下流转,恰好对应着残页上“生杀之界”的刻度。
“宋应星见过墨家的机巧穷奇,”墨修从藏经阁取出本《天工开物》的早期抄本,里面夹着张宋应星与墨家工匠的合影,两人正围着台螺旋水车,“他在‘冶铸篇’里写的‘铁器有灵’,说的就是这道理——器物造得再精巧,终究要听天地的话,就像庄稼要顺着节气长,不能反着来。”
那日午后,杂货铺老汉在墨家大院的废墟里,又捡到半片烧焦的纸。拼凑起来后,恰好是宋应星对自毁装置的注解:“自毁者,非器之过,是造器者之过。器如镜,照见人心,心若向杀,镜自碎裂;心若向生,镜自光洁。”
赵莽的指尖划过“镜”字,忽然想起血滴子绘制的路线图。那些连接沈阳、济南、马尼拉、墨西哥的线条,在雨水的晕染下渐渐模糊,却在每个节点处显出株幼苗——显然机械早已读懂了宋应星的预言,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地载之”的道理。
“马尼拉的机巧穷奇炸了,”墨修望着窗外的雨帘,刚收到的消息说,西班牙人仿造的机械兽在试射时突然解体,碎片落地的位置恰好围成个“杀”字,“他们用美洲磁石替代玉玺,那石头野得很,不认天地规矩,自然招来了天毁。”
他取出那枚从辽东带回的烟煤,放在残页的“地载之”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