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1004续

位置,严丝合缝,像是为这图量身定做的钥匙。

“元时波斯工匠没等到这一天,”墨修翻出图中夹着的波斯文便签,上面画着台未完成的机械,衡木与螺旋各占一半,中间留着空白,“他们总说‘道不同’,却不知道宋应星早就看出,道虽不同,终点却一样——都是为了让人活得更好。”

那日午后,杂货铺老汉送来个包裹,是那位西班牙传教士从马尼拉寄来的。里面是半片炸坏的机巧穷奇残件,残件上的西洋齿轮与墨家衡木纠缠在一起,断裂处却奇迹般地吻合,像是在爆炸的瞬间完成了最后的合璧。

“总督的机械兽炸了,”墨修指着残件上的焦痕,“但这齿轮的咬合处,却比任何图纸都清楚地说明——西洋之学与墨经,本就该是一体的。就像这残片,哪怕碎了,骨头缝里还认得出彼此。”

赵莽忽然在图的空白处,发现宋应星用蝇头小楷写的“技术如河”:“黄河九曲,终入东海;墨经与西学,亦如是。”他想起血滴子绘制的全球路线图,那些连接沈阳、济南、马尼拉、墨西哥的线条,此刻在图中化作条条支流,最终汇入标注着“万世之基”的大海。

深夜,他们在油灯下复原图中的机械兽。当赵莽将《远西奇器图说》的螺旋原理补进空白处,墨修则用《墨经》的平衡术校准衡木角度,图中的机巧穷奇忽然在光影里活了过来——狮首喷出的不再是石弹,是灌溉的水流;虎爪收起的刀刃,化作耕种的犁铧;四足的齿轮转动时,带出的是春播秋收的时序。

“这才是‘万世之基’,”墨修指着机械兽脚下的良田,“不是靠它打赢多少仗,是靠它种出多少粮。宋应星见过饥荒,所以知道,能让百姓有饭吃的技术,才配叫‘天工’。”

三日后,那位后金骑兵带着辽东的煤样与玉米种来了。当他看到图中机械兽正用螺旋炮给玉米田浇水时,忽然解下腰间的弯刀,放在图旁:“要是当年的工匠见过这图,就不会把血滴子造成杀人的玩意儿了。”

赵莽教他如何按图中原理,将佛郎机炮改造成播种机——炮管用来点播玉米种,炮膛的压力调节装置改成控制播种深度的衡木,“你看,”他转动模型,“杀人的后坐力,现在能匀匀实实地把种子送进土里,这才是力的正用。+w`d?s,c¢w¨.·n¢e_t^”

消息传到马尼拉,西班牙传教士回信说,总督的残部已开始按合璧图修复机械,只是这次,他们请了当地的华人工匠,用墨家的平衡术重新校准自毁装置。“图中说‘若用于生,则地载之’,”信末写道,“我们在废墟上种了玉米,嫩芽从机械残骸里钻出来的样子,像极了宋应星说的‘地载之’。”

离济南府那日,赵莽将合璧图拓印下来,分送给辽东、马尼拉与墨西哥的工匠。墨修送他到黄河边,新造的水闸正在放水,闸口的机械既有衡木刻度,也有西洋游标卡尺,转动时发出的嗡鸣,与图中机巧穷奇的韵律完全相同。

“你听,”墨修望着奔涌的河水,“这才是宋应星预见的未来——不是谁胜谁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这河水与堤岸,少了谁都不成。”

船行至入海口时,赵莽展开拓印的合璧图,阳光透过图中的针孔,在甲板上投下无数光斑,像散落的齿轮与衡木。他忽然明白,宋应星的“万世之基”,从来不是某样惊天动地的发明,是技术终于懂得回归它的本源——服务于生,而非服务于杀,就像那台从凶器变来的钻井机,最终要在土地深处,开出连接天地的花。

赵莽将拓片小心收好,怀里的玉米种子已开始抽芽。他知道,这株小小的植物,和那张被无数人传抄的合璧图一样,都是宋应星预言的见证——机巧之极,终究要回到生养它的天地间,用对了地方,便是万世基业,用错了地方,自有天地来纠正,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考书中的同源理

赵莽在济南府的秋阳里铺开稿纸时,案头的《墨经》与《远西奇器图说》正以相同的角度沐浴着光。他蘸着松烟墨写下“力无中西,理本同源”八个字,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仿佛能听见辽东钻井机的齿轮在远方转动——那台融合了衡木与螺旋的机械,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墨修端来新沏的茶,看着稿纸上并置的两幅图:左侧是墨家的引力机枢,十二根衡木以圆心为轴,铁砣悬在空中如星斗列阵;右侧是西洋的齿轮组,螺旋纹缠绕成精密的轨迹,却在齿牙间距处藏着与衡木对应的刻度。“这才是读书人的本分,”他用茶盏指着两图的交汇点,“不是争谁的道理更胜,是找出本来就一样的地方。”

赵莽的笔尖在“力”字上停顿。《墨经》说“力,形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