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敌方火力、检查武器状态等动作。
例如,从发现目标到调整瞄准、扣动扳机,再到打完一个弹盘后转移位置,整个流程会占用大量时间。
此外,泥泞、沙尘等环境可能导致武器故障,需要频繁擦拭保养,进一步压缩了实际射击时间。
简言之,战斗射速是结合供弹、散热、操作、环境等实战条件后的实际输出,而理论射速是实验室里的理想数据,两者的差距本质上是理想性能与实战可行性的平衡结果。
再说53式的结构组成,全枪分为枪管组件、枪管护筒组件、机匣组件、弹盘组件、枪机与枪机框组件、发射机和枪托组件以及复进簧组件6大部分。
性能特点是动作可靠、火力较猛,但存在质量较大、容弹量少、重新装弹慢等缺点。
其弹盘设计使得全枪水平宽度较大,持枪出入工事不便,夜间行动时易暴露目标,且全枪长度对于我国战士而言较长,行进间射击不易控制枪身。
53式轻机枪后来装备部队后,成为排一级的火力支援武器,必要时也可加强到班。不过,由于其存在一些性能缺陷,且56式班用轻机枪仿制成功,53式轻机枪很快被取代。
但它在民兵和预备役手中一首服役至70年代,为我军装备的统一化、标准化、制式化进程做出了贡献,这也是苏卫最看重的一点!
如今被仿制后的大盘鸡,被定型为我军40式轻机枪。
“这把谁来?”
丁伟和孔捷立即争抢起来,李云龙反倒是出奇的平静,双手插兜,一副老谋深算的模样。
他等着试验重机枪呢。
最终由孔捷来试验,孔捷的臂力好,练过通臂拳,再加上玩大刀,打机枪也很猛,
孔捷目光灼灼的打量着大盘鸡,那眼神比面前摆着一盘香喷喷的大盘鸡还要让他按耐不住。
其枪身整体呈黑色,金属表面泛着冷冽的光泽,独特的圆形弹盘尤为显眼,孔捷还开玩笑道:“老李,你看这大圆盘有没有你的脑袋大?来比一比。”
“……”
“预备——”随着苏卫一声令下,孔捷缓缓趴在地上,展开两脚架,调整好位置。他将枪托紧紧抵住肩窝,脸颊贴在枪托上方,透过瞄准具,目光牢牢锁定百米外的靶标。
“射击!”
刹那间,哒哒哒的枪声骤然响起,枪口喷出火舌,弹壳如金色的蝴蝶般欢快地蹦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随即叮叮当当地落在地上。
前几个短点射,大盘鸡表现稳定,枪声干脆利落,后坐力在可控制范围内,孔捷轻松地进行着射击,子弹精准地命中靶标。
技术员们手持秒表,全神贯注地记录着射击时间和射速,观察员们则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弹着点的分布情况。
随着射击持续,枪管逐渐冒出缕缕白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金属灼烧的气息。
当连续射击到约200发时,机枪出现了轻微的卡顿。
孔捷迅速反应过来,停止射击,拉开枪机检查。原来是长时间的高温导致部分零件出现轻微变形,进而影响了供弹系统。
但这个表现己经十分不错,稍作休整后,大盘鸡再次接受考验。这一次,孔捷加大了射击强度,进行长连射试验。
机枪在高速射击下剧烈抖动,震得孔捷手臂微微发麻,但他咬紧牙关,死死稳住枪身。
在连续打完几个弹盘后,大盘鸡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射击,供弹顺畅,卡壳现象再未出现。观察人员兴奋地发现,弹着点分布比预期的要集中,射击精度也很好,包括理论射速、战斗射速等都是超预期表现。
40式轻机枪,算是不辱使命的通过了考验。
不等苏卫开口,李云龙己经架好了民24式机枪,一副时刻准备着的模样,对苏卫谄笑道:“苏兄弟,开始吧?”
重机枪好啊,咱老李就喜欢重机枪,这打起来可比野鸡脖子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