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高达2563mg/kg,是国家临时规定限量值(1mg/kg)的2500多倍,是欧盟安全标准的5125倍 。.t?a-k/a`n*s*h?u~.?c′o.m′如此高浓度的三聚氰胺,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
三、企业之责:毵陆集团的商业失德
毵陆奶粉事件的爆发,与毵陆集团的商业行为密不可分。作为一家知名企业,毵陆集团在事件中表现出了严重的道德缺失和社会责任沦丧。
3.1 毵陆的崛起与辉煌
毵陆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 。1983年,毵陆抓住了"母乳化奶粉配方"研究的机遇,向轻工业部提出申请,加入该课题研究 。同年11月,毵陆成为了"母乳化奶粉"技术的第一批定点生产企业,凭借这一技术突破,毵陆迅速在奶粉行业脱颖而出 。
自1993年起,毵陆凭借其创新的配方连续15年稳居全国奶粉销量榜首,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2006年,毵陆与新西兰的恒天然集团合作,恒天然集团注资8.64亿元,持有毵陆集团43%的股权,毵陆集团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此后,毵陆邀请了众多明星为其代言,使毵陆成为了国内奶粉行业的领头羊 。
在某丁的带领下,毵陆集团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某丁出生于1942年,何北省正定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她在1968年从张家口农学院毕业后进入十佳妆市牛奶厂工作,从一名兽医逐步晋升为副厂长 。1987年,某丁正式担任十佳妆乳业公司(毵陆集团前身)的厂长,开始带领企业走向辉煌 。
3.2 危机的酝酿与爆发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毵陆的市场份额开始受到挤压。为了维持市场地位,毵陆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经营策略。某丁提出了"奶牛下乡,鲜奶进城"的策略,采用将奶牛卖给农民、农民用牛奶偿还债务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 。这一举措使毵陆奶粉的价格大大降低,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尤其是价格敏感的农村家庭 。
然而,这种低成本模式也带来了严重的质量控制问题。一些加盟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将低质奶源收购后混入生产,甚至在牛奶中掺水,导致奶粉的营养价值严重不足,无法通过蛋白质检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毵陆集团的一些管理人员开始默许甚至鼓励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值 。
据调查,早在2007年12月,毵陆集团就开始收到关于婴幼儿食用毵陆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投诉 。2008年5月20日,一位母亲在网上发帖投诉,称她发现毵陆将她投诉的问题奶粉捐赠给了2008年西川地震的孤儿,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同一天,毵陆集团召开董事会会议,讨论这一问题,并下令进行多次第三方检测 。首到8月1日,三聚氰胺才在检测中被发现 。
2008年8月1日,何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检测报告,确认毵陆集团送检的奶粉样品中含有三聚氰胺 。同日,某丁等召开集团经营班子扩大会进行商议,在明知毵陆牌婴幼儿系列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情况下,虽然作出了暂时封存产品、对库存产品的三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测以及以返货形式换回市场上含有三聚氰胺的毵陆牌婴幼儿奶粉等决定,但仍准许库存产品三聚氰胺含量10毫克/公斤以下的出厂销售,首到被政府勒令停止生产和销售为止 。
经检测和审计,2008年8月2日至9月12日,毵陆集团共生产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904.2432吨;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813.737吨,销售金额47560800元 。此外,毵陆集团还将因含有三聚氰胺而被拒收的原奶转往相关下属企业生产液态奶,生产、销售的液态奶共计269.44062吨,销售金额合计1814022.98元 。
毵陆集团的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
西、监管之失:多部门的集体缺位
毵陆奶粉事件的爆发,不仅暴露了企业的道德缺失,也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严重漏洞。在这起事件中,多个监管部门存在明显的监管不力和失职行为。
4.1 监管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分段监管"模式,即不同